美军眼中最难缠对手,55年仅授少将,彭德怀:他少将我最多中将

发布日期:2024-12-22 01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1955年9月,我军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盛大的授衔仪式,对1048名开国将帅进行了大授衔,表彰他们在革命时期做出的杰出贡献。该次大授衔以1952年评定标准为主要依据,根据指示,准兵团级、副兵团级应授中将,少数德才和对革命贡献特别突出者可授上将。按照这个评定标准,解放战争时期四野12兵团参谋长,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参谋长解方被评为准兵团级干部,应被授予中将军衔。然而在授衔仪式上,解方仅仅被评为少将。

作为解方的老上级,彭德怀元帅为他抱不平,亲自找到毛主席说:“解方是少将,我最多是中将!”几次要求下,解方依然是少将,但位列798名少将之首。解方有怎样的革命经历,为何引得彭德怀为他打抱不平?

张学良副官,心向革命

解方原名解沛然,1908年出生于吉林省东丰县四平乡。解方的父亲是省议员,家境殷实,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,解方的童年没有任何波澜。

在奉天三中读书期间,解方品学兼优、出类拔萃,他梦想着东渡日本,到那里学习高明的医学知识,回来救治苦难的人民。然而到1927年,少帅张学良的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。

展开剩余84%

解方和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是同学,张学良听说解方品学兼优,就想让他作为张学铭的陪读,一起到日本学习军事。张学良开导解方,“大医医国”,治病救人可以救助人民但不能救国,男儿何不带吴钩报效国家。解方倍受鼓舞,与张学铭一道去了日本。

解方来到日本后,先在日军第三师团第六联队当兵,联队长是后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。解方虽然在日军服役,但他始终牵挂着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,希望有一天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。

1928年5月,日军在济南酿成“济南惨案”,中国人义愤填膺。日军第三师团奉命调往中国,解方拒不执行任务,宣布离队,并厉声谴责日军的屠杀行径。离开日军后,解方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,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。然而校方考虑到解方中国人的身份,以及解方以前的“劣迹”,将解方的成立改为第三名。尽管如此,解方仍然获得了天皇裕仁亲赐的军刀。

1930年,解方终于回到了朝思夜想的祖国,任东北军驻天津保安纵总队队长。次年,土肥原贤二策划住天津日军袭击政府的“天津事件”,解方临危受命,带领保安总队大败日本特务。土肥原贤二遭遇惨败,懊恼地说:“没想到学生打老师这么狠!”

解方的出色才能吸引了张学良的注意,他把解方安排到自己身边担任副官,甚至一度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解方培养亲信。
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东北军被迫撤回关内,在蒋介石的命令下进攻陕北的红军。士气低落、无心恋战的东北军根本不是红军的对手,一个旅、一个师不断折损。放着外敌不打却要打自己人,解方心里万分沮丧。

在陕北打仗的那段时间,解方渐渐被纪律严明、官兵平等的红军所吸引,他在阅读过共产党的《八一宣言》后,对共产党的思想佩服万分。1936年,在自己的好友,中共地下党员苗苗浡然的介绍下,解方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屡立战功,奔赴朝鲜

1936年12月12日,张学良、杨虎城发动“西安事变”,囚禁了老蒋。为了保障事变的成功,当天解方秘密潜入兰州,将城内的中央军将领全部逮捕,并将当地部队缴了械,解除了“西安事变”的后顾之忧。后来张学良被软禁,解方没有受到太多影响,在东北军担任上校副旅长、少将参谋长等职,跟随于学忠将军参加了徐州会战,在台儿庄战役中大杀四方。

1940年,由于潜伏在东北军地下党中叛徒的出卖,解方的身份暴露,被迫离开东北军来到延安。解方到延安时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热情接见,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说:“你现在回家了,解放了,就叫‘解放’好了!”

解方觉得毛主席的话非常在理,于是把原来的“解沛然”改成了“解方”。

初到延安时,解方负责情报工作,他总能洞察先机,为我军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。后到抗日前线参战,历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。吕梁军区参谋长等职,并当选中国七大代表。

解放战争时期,解方终于踏上了东北的故土,任东北野战军纵队参谋长,经常提出具有很高价值的战术意见,在四平保卫战、辽沈战役中屡立战功。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,任40军副军长的解方与韩先楚军人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,一举攻克海南岛,避免海南岛成为第二个台湾。

1950年6月,朝鲜战争爆发。短短两个月的时间,朝鲜人民军几乎占领了朝鲜半岛全境。解方敏锐意识到,美军主力大概率会在仁川登陆,联合邓华、洪学智向北京汇报。随后,中方向朝方通报了这一判断,但没有引起重视。

美军仁川登陆后,战火烧至鸭绿江边,正在武汉休养的解方主动请缨,作为志愿军参谋长入朝作战。

到达东北后,解方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帮助25万志愿军秘密入朝。为了躲避敌机的侦察和轰炸,解方命令战士们昼伏夜出,同时命令工兵团的战士抓紧时间架设浮桥,所有的一切,解方都安排得妥妥当当。

在朝鲜战场,解方被彭德怀司令员赞誉为志司的“诸葛亮”。部署志愿军作战计划时,解方总能提出自己的见解,几乎从不出错,连彭总这样出了名的爱骂人,也从未批评过解方一次。

第五次战役发起前,解方察觉到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到东线视察,调兵遣将。解方由此判断:美军一定有大动作。果不其然,第三阶段美军发动了凶猛的反击,志愿军付出了很多代价才守住三八线。

开城谈判羞辱美国

1951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,美国总统杜鲁门表示,美国愿意展开谈判,促成朝鲜战争的和平解决。7月1日,北京方面同意美方提出的谈判请求,但会议地点建议选在三八线上的开城。彭德怀任命解方为谈判代表,在开城与美方代表进行了漫长的谈判。

在谈判桌上,我方代表提出应以三八线作为分界线,各方军队退至分界线以内,遭到了美韩代表的反对。美方认为其海空军力量强大,中朝必须用1.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“补偿”。对于这一强盗逻辑,解方反击道:“既然你方空军强而我方陆军强,干脆实现对等停火,让我方多余出来的陆军继续打,你方的海空军也不停止战斗。”

美方代表不干,说如果按照三八线停火,美韩军在东线后撤后难以重新进攻,而中朝方西线后撤后可以重新攻取。

解方愤怒地表示:“我们是在停火谈判,还是在讨论更大的战争?”怼得美方代表哑口无言。

经过两年多的努力,各方代表终于在《朝鲜停战协定》上签字。美方首席代表乔埃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评价解方:“我们谈判的主要对手就是解方,他很难对付,真有外交才华。”在后方运筹帷幄的李克农称赞解方:“善于动脑子,讲话有水平,是个难得的人才。”

作为解方的上级,彭德怀更是不吝赞美之词,他不止一次地说:“回国后我要把解方推荐给总理,让他干外交,这样的人才不多啊!”

彭德怀:他少将,我最多中将

1955年大授衔,准兵团级的解方被授予少将军衔,许多人为他鸣不平,彭德怀说:“如果解方只授少将,那我老彭顶多也就是中将。”

说到原因,大概有以下几点:第一,解方出身大地主家庭,成分对他产生了一定影响;第二,解方没有经历土地革命时期,入党时间晚,资历相对较浅;第三,解方长期担任参谋长,出谋划策固然重要,但大部分战功都记在了军事主官头上;第四,东北军出身的万毅将军被评为中将,为了平衡各方,解方只能被授予少将。

1979年,经历过10年动荡被平反昭雪后,解方出任军事后勤学院副院长。

1984年4月9日,满载荣誉的解方将军在北京病逝,享年76岁。英雄虽已远去,但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下一篇:没有了